【科普】你以为是用眼过度?近视的真实原因超乎想象
在现代社会,近视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,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近视的朋友或家人。据统计,我国近视人数已超 6 亿,青少年近视率更是居高不下。近视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还可能对未来的职业选择造成限制。那么,近视究竟是怎么形成的?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呢?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了解为何会近视。
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,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,孩子遗传近视的概率可高达 90%。这是因为遗传基因会影响眼球的发育和结构,使孩子从一出生就更容易受到近视的威胁。不过,遗传因素并非完全不可控,即使父母近视,只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,也能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。
长时间近距离用眼、缺乏户外活动、不良的用眼环境等,都是导致近视的重要环境因素。如今,电子产品的普及让孩子们的用眼时间大幅增加,而户外活动时间却严重不足。研究表明,每天户外活动 2 小时以上,可使近视发生率降低 10% - 20%。此外,过强或过暗的光线、不适合的阅读距离等,也会让眼睛疲劳不堪,逐渐走向近视。
躺着看书、走路玩手机、长时间连续用眼等不良习惯,都会对眼睛造成极大的伤害。这些习惯会使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,睫状肌痉挛,导致晶状体变凸,从而引发近视。而且,很多人在眼睛疲劳时,没有及时休息和放松,久而久之,视力就会越来越差。
一旦确诊近视,首先要定期检查视力,密切监测近视度数的发展情况。对于轻度近视人群,更要注重用眼习惯的保持,防止度数加深;中高度近视患者,除了改善用眼习惯外,还需遵循医嘱,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,如佩戴框架眼镜、角膜接触镜等。
高度近视者尤其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,如有异常及时就医。同时,无论近视程度如何,都应持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全方位呵护眼睛健康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