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眼科知识

眼科知识

【科普】对抗近视时,别漏了远视这个孩子视力的 “隐形敌”

作者:创始人    发布时间:2025-03-10 09:38:59 【打印文章】

图片

在我们的认知里,近视似乎更为常见,然而,远视同样不容忽视。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视觉体验,还可能对眼睛的健康发育造成深远影响,尤其是儿童群体。据相关研究表明,在儿童视力问题中,远视占据了相当比例,且近年来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。今天,就让我们深入了解远视,为孩子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。


 远视是什么?

从医学专业角度来讲,远视指的是平行光线在调节放松时,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之后,导致视网膜上成像模糊的一种屈光不正状态。简单来说,远视眼就像是一台焦距没调好的相机,远处的物体成像相对清晰,而近处的物体成像却模糊不清。这是因为远视眼的眼球相对较小,眼轴较短,光线进入眼睛后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,而是聚焦在了视网膜后方,从而影响了视力。

远视有哪几种类型?


轴性远视:这是最为常见的远视类型,主要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短所致。在正常情况下,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,眼球会逐渐长大,眼轴也会变长。但对于轴性远视患者来说,眼球发育相对滞后,眼轴长度短于正常范围,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。例如,一些早产儿或低体重儿,由于眼球发育不完全,出生后就可能患有轴性远视。
屈光性远视:这类远视是由于眼的屈光系统屈光力减弱引起的。常见原因包括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半径过大,使得光线折射能力下降;晶状体的屈光指数降低,影响了光线的聚焦;以及无晶状体眼,如先天性晶状体缺失或因眼部疾病手术摘除晶状体后,都可能导致屈光性远视。

调节性远视:主要是由于睫状肌持续紧张,晶状体变凸,屈光力增强,导致眼睛的调节能力异常,从而出现远视状态。这种情况在儿童中较为常见,特别是那些长时间近距离用眼、用眼习惯不良的孩子。例如,长时间看电子屏幕、读写姿势不正确等,都可能使睫状肌疲劳,引发调节性远视。

    远视的原因有哪些?


    遗传因素:远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。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远视,那么孩子患远视的风险会相对增加。研究表明,家族中有远视患者的人群,其遗传基因中可能携带与远视相关的突变基因,这些基因会影响眼球的发育和屈光系统的形成,导致远视的发生。
    眼球发育异常:在眼球发育过程中,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,如营养缺乏、早产、低体重出生等,都可能导致眼球发育迟缓,眼轴过短,从而引发远视。此外,一些先天性眼部疾病,如先天性小眼球、先天性白内障等,也会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,增加远视的发病几率。 
    环境因素:不良的用眼环境和习惯也是导致远视的重要原因。长时间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看书、写字,过度使用电子设备,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等,都可能使眼睛的调节功能失调,进而引发远视。例如,有些孩子在昏暗的灯光下长时间阅读,眼睛为了看清文字,睫状肌会持续收缩,久而久之,就会影响眼睛的正常调节,导致远视。 
    年龄因素:随着年龄的增长,眼睛的晶状体逐渐硬化,弹性减弱,调节能力下降,也容易出现远视。这种情况在 40 岁以上的人群中较为常见,被称为老视,其实质也是一种远视状态。
    应该怎么预防远视


   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:保持正确读写姿势能减轻眼睛负担。眼睛与书本距离应保持在 一尺,胸部与桌沿一拳之隔,手指离笔尖一寸,这能让眼睛在舒适状态下视物,避免因姿势不当迫使睫状肌过度调节。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,每连续用眼 30 - 40 分钟,要休息 10 - 15 分钟,可眺望远方或闭目养神,让睫状肌得以放松,防止因持续紧张引发调节性远视。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,尤其在昏暗环境下,屏幕与周围环境光对比强烈,眼睛需不断调节瞳孔大小,易致疲劳,增加远视风险。
    注重饮食营养均衡:日常饮食中,富含维生素 A、C、E 以及叶黄素的食物对眼睛健康至关重要。维生素 A 能维持正常视觉功能,如胡萝卜就富含该维生素;维生素 C、E 是抗氧化剂,可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损伤;叶黄素能过滤有害蓝光,菠菜等绿色蔬菜含量丰富。优质蛋白质也是眼球组织重要组成部分,牛奶、鸡蛋、鱼肉等富含优质蛋白。

    积极参与户外活动:增加合适的户外活动时间,让眼睛充分接触自然光线,可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,抑制眼轴增长,预防近视同时,对缓解远视也有帮助。鼓励参与如足球、羽毛球这类运动,运动中眼睛需频繁远近视力切换,锻炼了调节功能。踢足球时,既要关注远处滚动足球,又要留意队友位置,眼球不断进行远近调节,能提升眼肌灵活性。

    结语


    远视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,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它,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,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,保护眼睛健康。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,早期发现和干预远视,对于他们的视力发育和未来生活至关重要。让我们共同关注远视,为孩子们的明亮未来助力。
    以上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    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146
    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本网站商标及图片权属本医院所有,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转载。